发布时间:2024-05-07 来源:国际学院党委
国际学院党委坚持国际化办学理念,践行习近平总书记“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洲四海”的殷殷嘱托,将党建工作贯穿育人全程,始终锚定“将国际学院建设成暨南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示范区”这一总目标,坚持“两大任务”“三项计划”,完善“四个过程”管理,推进“五个国际化”,达成“六维融合”,不断提高学院国际化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,助力学校“双一流”和高水平大学建设。
国际学院目前开设8个全英语教学本科专业,涵盖“文、经、管、理、工、医”六大学科门类,同时设有中国学、生物与医药硕士专业和中国学博士专业,实施“分类培养、分流教学、同向融合”的育人模式。二十余年来,共培养了来自94个国家和地区近7000名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专门人才。
国际学院本科专业学科分布情况
党建引领,全面推进学院高质量发展
理论学习常态化,筑牢思想根基。学院党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坚持理论学习制度化、常态化。扎实开展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,创新教育形式,丰富学习载体,通过专家报告、交流研讨、网络学习、微视频、红色教育资源开展党员教育活动,组织全英语授课教师和党员教工开展“传承苏区革命精神,践行立德树人使命”坚定理想信念教育研习和专题研修班学习。
加强领导班子建设,深化政治引领。完善组织领导架构,选优配强全英语教学专业副院长,定期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培训和召开工作会议,提高组织领导力和管理效能。严格落实《国际学院党委会会议议事规则》和《国际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》,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切实履行“一岗双责”;制定《暨南大学国际学院工作手册》明确职责与分工,规范各类事务处理流程;制定《国际学院党委委员联系党支部制度》和谈心谈话制度,加强对支部建设的监督指导,并将外教纳入联系对象,进一步加强联系教职工。
加强组织建设,夯实党建基础。严格落实《暨南大学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(2018-2020年)实施方案》和《暨南大学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(2021-2023年)实施方案》。规范党组织设置,完成党委换届和支部换届工作。坚持发展党员的政治标准,2018年来共发展党员152名,其中高知教工党员5名,高质量完成发展党员计划。
突出学院办学特色,开展“强服务,促融合,传文化” 党建品牌活动。教工党支部切实增强教工党员服务师生的意识与能力,设立“党员示范服务岗”“党员服务日”,落实《教工党支部党员联系学生班级实施方案》,开展全英语教学课程思政分享会,为师生办实事办好事。在学生党支部中开展“促融合、传文化”活动,开展内外招学生理想信念教育,共同组队参加学术和文体竞赛,学生党员与港澳台侨学生共同开展职业规划教育、学业结对帮扶、领导力培育、中华传统文化研习等活动30余场次,传承、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推动内外招学生同向融合发展。
多举措提高人才培养能力
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,做好宣传思想工作。在全校率先探索实施海外社交媒体账号运营,提升国际传播力。学院Facebook账号获“十佳新媒体平台”,并先后获得“优秀宣传思想工作先进单位”“十佳微信公众号”等荣誉称号;加强对外文化学术交流管理,完成近300部全英教材审核;开展师德主题教育月系列活动,编印师德学习材料,开展全英授课教师表彰,弘扬优秀师德师风。
立德树人,切实提高人国际化人才培养水平
始终锚定“一个目标”,坚持“两大基本任务”,筑牢教育之本。学院党委积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始终锚定“将国际学院建设成暨南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示范区”的总目标,坚持“讲好中国故事,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”和“培养具有国际胜任力的高水平人才”两大基本任务。
以多种方式“讲好中国故事”
实施“三项战略规划”,提升教育之质。一是培育交叉学科国际化创新人才。国际学院努力构建纵横交叉的多层次网络办学体系,横向以本为本,打造多学科交叉的创新教学平台;纵向打造本硕博全链条学历层次结构,开设交叉学科“中国学”“生物与医药”硕士专业。目前学院已形成本科(8个专业)-硕士(2个专业)-博士(1个专业) 完整的办学层次。二是多措并举提升全英语授课教师教育教学水平。学院制定出台相关政策,鼓励引进优质国(境)外专家参与教学,鼓励师生开展学术研究、实行学术实践导师制等,推动学校设立“国际化教育专项”教改专项,立项20项。充分发挥教师发展分中心和全英语授课教师俱乐部师资培训作用,2021年以来邀请海内外著名专家开展教学教研活动66场。三是全面发展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。开展丰富多元的第二课堂学习和文体活动,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思维、跨领域实践能力、跨文化国际视野。开创交叉学科讲座“致知讲堂”并纳入学分课程,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能力,充实创新创业教育内涵,2021年起至今已开展活动22场;获得国际和全国性学科创新大赛奖项19项。近年来,学生参与大创立项82项,其中国家级16项,省级20项,挑战杯立30项。在校本科学生发表学术论文26篇。此外,学生获得各类学科竞赛国家级奖项6项,省级奖项8项。
国际学院交叉学科专业
实行“PDCA四个过程管理”,提升教育之效。实行PDCA四个过程管理,制定学院近期工作规划和中长期发展目标,按照Plan(计划)、Do(实施)、Check(监测)和Act(改进)过程管理,通过不断循环检视提高学院育人水平。近年来,学院先后荣获“广东省五四红旗团委”“暨南大学学生工作先进集体”“就业工作先进集体”“先进办公室”“先进工会组织”“志愿服务先进单位”“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先进集体”“国际及港澳台侨交流合作先进单位”“暨南大学本科教学校长奖”优秀教学管理集体奖等一系列荣誉称号。
凝练特色,持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
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,国际学院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,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,初步实现了管理国际化、学生国际化、师资国际化、教学国际化、校友和毕业生国际化等“五个国际化”,达成了管理融合、生源融合、师资融合、课程融合、质量融合、文化融合的“六维融合”,国际化办学水平持续提高。
国际学院“六维融合”人才培养模式
总结办学经验,特色成效进一步彰显。学院坚持“以本为本”,不断凝练办学特色,努力开拓在国际化教育领域的创新与实践。“粤港澳大湾区‘融合式’国际化教育的探索与实践”获批全国教育科学“十三五”规划2020年度教育部专项课题;“‘全英语教学’研究生国际化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和培养模式探索”获批广东省教育创新项目;“‘交叉学科’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-以暨南大学国际学院为平台”获批广东省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。“全球治理视域下国际化人才‘融合式’培养的创新实践”获广东省高等教育成果奖二等奖;“面向粤港澳大湾区,培养国际化医学人才-‘复合精英’计划的教学实践”获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。
加强交流合作,提升学院美誉度。学院国际交流广泛,合作不断深化。承办迎接120周年校庆系列学术活动,组织“一带一路”大健康科技创新高峰论坛和中国-东盟未来食品研讨会;协助“读懂中国”会议及“TED”录制;举办“新常态下国际化教育院长论坛”,来自全国40余所高校近160名国际化教育和留学生管理人员出席;出席全国高校“国际传播力和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研讨会”“留学广东论坛”并作大会发言,暨南经验受到同行关注;加强海外形象宣传,开设多平台海外社交等媒体平台账号;实施“马来西亚华裔生源倍增计划”,与马来西亚、斯里兰卡、泰国等国开展医学专业认证工作;与英国诺丁汉等海外名校签订合作协议,不断提高学校和学院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与美誉度。
持续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
国际学院党委将继续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,以党的建设为引领,以立德树人为根本,以国际化人才培养示范区为目标,以培养国际人才为己任,以深化国际合作为途径,不懈努力、锐意进取、持续创新,为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保障,为推动学校“双一流”和高水平大学建设贡献力量。
责编:李伟苗